军队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人民网专访驻香港部队原副司令员王郡里少将

访王郡里少将:驻香港部队责任重于泰山

作者:邱越、常红、刘青、史江民 发布于:2017-06-19 10:17:11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官兵,从陆地、空中和海上越过深圳河,进驻香港,履行防务。二十载风雨铸忠诚,军旗耀香江。驻香港部队以威武、文明的良好形象,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适逢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人民网独家专访驻香港部队原副司令员王郡里将军,让我们通过将军的深情讲述,共同回望驻港部队20年来与特区政府和香港人民共同经历的难忘片断。
 
  责任如山 血肉相连
 
  记者:王将军您好!首先请您谈一谈您在驻港期间的经历,期间遇到哪些困难?您是怎么克服的?
 
  王郡里: 2008年初,我正在湖南抗冰救灾前线组织部队打通京广线、抢修电网,突然接到命令,三天后我便到了香港,一直到2011年初离开香港。接到命令后,一方面感到突然,同时也感受到了上级党委的信任,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驻香港部队是一支新型的部队,也是一支特殊的部队,作为军人,能到香港驻军工作最主要的感觉就是使命意识的强化和提升。驻港部队的编制人数并不多,但是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唯一的一支陆海空三军联合编成的部队,是代表国家的精锐部队。在香港履行职责,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国家、服务于国家,贡献于国家。当时我是带着非常强烈的使命感,同时也带着一种去学习、去工作、去贡献的精神状态去了香港。
 
  在香港工作的三年,是我军旅生涯中非常特殊的一段时间。你问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觉得应该说是经受了哪些考验,以及在考验中获得了什么。
 
  我是上过战场的人,战场上考验是生死考验,而在和平时期,军队也面临着种种考验,比如刚刚提到的抗冰救灾就是一种考验,而到了香港,面临的是一种新的考验。香港驻军是我军第一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驻军,这在共和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它的特殊使命、特殊贡献主要体现为在“一国两制”政治制度下履行军事防务任务,所以第一个考验,就是能否适应资本主义制度的驻军环境,这对一支部队、对于一位指挥员、以致对于每一个官兵,都非常重要。
 
  第二个考验,你在香港代表的不是简单的一个人、一个军官、或是一支部队,你所代表的就是国家主权。驻军是国家主权在香港象征性体现的最主要方面,这意味着驻港部队在香港责任重于泰山,因为代表着国家的主权。
 
  第三个考验,驻军是驻在香港社会中间的,面临着一种全新的军政军民关系,与我们在内地所熟悉的、我军传统的军政军民关系有很大不同。在香港,驻军面对的是一个资本主义制度下高度法制化的社会,面对的是众多的爱国爱港人士和那些对我们非常陌生又略带敬畏感的香港市民。这种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对我军的管理、对驻军如何履行使命都是一种考验。
 
  应该讲,20年来,在一代一代驻军官兵的努力下,驻港部队给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记者:您怎么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对于香港的作用,它如何服务香港?如何服务香港社会和人民?
 
  王郡里:驻香港部队在香港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来履行自己使命的。《驻军法》中关于香港驻军的职责有四个方面:
 
  第一,防备和抵抗侵略,保卫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安全;第二,担负防卫勤务;第三,管理军事设施;第四,承办有关涉外军事事宜。此外,在必要时,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协助特区政府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这些职责就是香港驻军的主要职责,香港驻军在这20年来就是围绕着这六个方面服务于香港社会的。
 
  我曾利用休息时间参观过香港的海防博物馆,这个海防博物馆虽然不大,但是反映了从明代以来差不多六百年香港的海防史,实际上也是香港的主权史,包括清政府将其割让给英国、香港脱离祖国大家庭的历史,也包括二次世界大战被日本占领的历史,以及最后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在回归后的部分博物馆给香港驻军专门开辟了一个单元。这段历史很真实,也勾起了我心中强烈的沧桑感和历史感,驻港部队在香港驻军,它所有的贡献和服务首先体现出的就是它代表着国家主权。
 
  驻港部队除了代表国家主权,依法维护香港安全以外,还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公益性活动,服务于香港社会,贡献于香港民众。尤其值得一说的是,驻港部队是香港当地最大的献血群体。香港没有义务献血法,献血完全凭个人意愿,没有大的群体,而驻港部队是香港义务献血群体的主体,几乎每一位驻港部队的官兵都有过义务献血的经历。
 
  我曾组织过献血活动,当时有一个仪式,是在驻军医院举行的,主要由香港“红十字会”介绍来自各个领域不同部门前来献血的代表,介绍其他单位、部门时,大家多是礼貌性鼓掌,当念到驻港部队时,全体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这个情景让我非常感动。为什么偏偏将这么多掌声送给驻港部队?因为香港人知道,香港医院血库里的血主要来自驻港部队。我们讲军政军民关系,有一种形容叫“鱼水关系”,还有一种形容叫“血肉相连”。将驻港部队在香港的军政军民关系称为“血肉相连”是完全贴切的。驻港部队的官兵们在港服役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便要离开香港,离开时他们不带走任何东西,但却将自己的青春鲜血留给了香港同胞,这恰恰印证了中央政府和中国军队对香港同胞的无限深情。
 
  积健为雄 智珠在握
 
  记者:除了参加公益活动,和当地老百姓增加联系之外,驻港部队还开展了一些开放日活动,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驻港部队,这中间有没有什么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
 
  王郡里:驻港部队一般将每年的“五一”作为军营开放日,近年又增加了“七一”作为开放日。在开放日里,军营大门向香港市民敞开,通过派票的方式,免费邀请香港市民到军营中来度过一天,包括参观装备、参观营区,了解驻军生活,和驻军官兵座谈、观看驻军文艺演出等。
 
  每次开放日前夕,驻军都会通过电视等多种媒体向全社会提前公告,然后在几个驻军点进行派票。曾经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为了能拿到票,他在派票日前一晚就在派票点门口等着,甚至在门口支了一个床,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开始派票。第二天一早我到派票点后,他排在第一位,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很感动。按规定一个人最多可以领4张票,老人家说要领4张票,给孙子和家里其他人。为了表达我的感动,也感谢老人家对我们驻军的信任,我指示负责派票的军官给了他10张票,老人家又高兴又感动。类似这样的事几乎每年都有。
 
  举行军营开放活动是驻港部队的传统,近年来,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过去一般只开放三个军营,如今扩大到开放四个军营,昂船洲、枪会山、石岗、新围等军营向香港广大市民开放,深受香港市民欢迎。每次开放活动接待市民总量可达2-3万人,除了展示驻港部队亲民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要展示我们是一支威武之师,展示我们的防卫能力和作战能力,所收到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除了军营开放日活动,驻港部队还会组织军事夏令营,对象主要是香港中学生。在暑假期间,邀请部分中学生到军营中过20天左右的军队生活,进行学习和训练,增进对驻军的了解。此外近年驻军新进行了邀请大学生参与军营体验,为期10天左右。
 
  记者:看来老百姓特别想更多地了解驻港部队和可爱的战士。据了解,驻港部队还主动走进香港社会,比如走进大学进行交流,影响也很大。您在港期间有没有带队去过大学,跟大学生的交流又是怎样的?
 
  王郡里:2010年,我曾带领80名驻军男女官兵走进香港大学。这在我军旅生涯中也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直到今天,在香港社会这件事还常常被人们所提起和谈论。
 
  记者:这是不是首次?
 
  王郡里:这在香港大学历史上是首次。恰好2010年,也是香港大学建校100周年,80名官兵走进港大是驻港部队第一次走进香港大学的校园,也是在港大百年历史上首次有成建制的军人走进香港大学,这在英占时期和日占时期都是没有的。我们走进香港大学意在联谊,想通过进入香港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师生加强联系,使他们了解驻港部队,也更深地了解“一国两制”和香港《驻军法》。
 
  香港大学在学术贡献和开放程度上,全球排名都非常靠前,在亚洲长期保持在前几位。当年选择走进香港大学也是反复考虑后的决定,同时我们在驻军中精心挑选了80名整体素质较好的官兵,虽然只有80人,但可谓人才济济。
 
  记者:当天在香港大学做了些什么事情?
 
  王郡里:到香港大学以后,我首先代表香港驻军拜会了国学大师饶宗颐老先生,人们曾将饶老先生与季羡林先生并称为“南饶北季”。余秋雨先生曾说,“香港有饶宗颐,就不能说香港是文化沙漠”。可见饶宗颐老先生在国学上的地位。我代表驻港部队拜访饶老先生,一是表示我们对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显示我们驻军的素质层次,毛主席讲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当时饶老先生已是90多岁高龄,一般不见人,但在得知是驻港部队想前去拜访时,他一口答应了。当天,与饶老先生见面的时间从约定的20分钟延长到了40多分钟,他还兴致勃勃地写了两幅字送给驻香港部队,分别是“积健为雄”和“智珠在握”,意在表示驻香港部队既是威武之师,还是文明之师。
 
  我也代表驻香港部队送给饶老一个“鼎”的模型作为礼物,饶老非常高兴,说在香港只有驻香港部队才能送这个礼物,因为“鼎”,就是定,就是主权,就是一个国家力量的象征。后来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美国之音提问说“香港大学历史上从来没有军队进入,你们为什么考虑香港大学?”我就拿饶宗颐老先生的话回答他,我告诉他,饶宗颐老先生说,在香港只有驻香港部队才能将“鼎”作为礼物送给他,因为“鼎”代表着主权,在中国这也代表了权力;而这个权力是中央赋予的,是《基本法》和《驻军法》赋予的,是中国主权在香港的象征。所以,驻港部队可以去香港的任何地方,香港大学可以进,其他大学我们也可以进,今天只是开始,以后还要继续。
 
  我们还拜访了长期照顾香港大学莘莘学子的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虽然她不识字,但香港大学授予了她博士后。她个人并没有建立家庭,从年轻到老年一直像母亲一样,将全部的心血投注在一代一代香港学生身上。她的一生经历了香港的沧桑巨变、起起伏伏,但从未有过一支军队去看望过她,所以驻港部队的到来让她非常感动。
 
  此外,我们还和香港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联欢,打了一场篮球,还进行了各种才艺展示,其中很多环节都收到了在场师生发自内心的掌声。这种掌声是献给驻港部队的,包含着他们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能力的赞叹。
 
  那天,我还和香港大学11个分院的院长座谈,并代表驻港部队送给香港大学一个056轻型护卫舰的模型。056型护卫舰当年作为一个新的舰种,率先装备了驻香港部队。我把军舰的模型交给时任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教授后,他带我们参观了港大的展品橱窗。里面陈列着陈水扁送给香港大学的礼物,是一朵荷花上面一个螃蟹,取意是“和谐”。我当着11个分院院长的面向徐立之校长建议,把驻港部队的军舰和这个“和谐”摆在一个橱窗里,军舰在上,“和谐”在下,含义就是如果不搞“台独”,承认一个中国就是和谐,否则我们也绝不承诺放弃武力。当时大家都笑了,徐校长说就这么办。
 
  徐立之校长和11位分院院长都表示希望这种交流活动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好让香港的学生们更多地了解我们军队,并通过军队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民族精神,因为我们这支军队就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体现。通过交流,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香港青年学生、香港市民、以及香港知识分子对驻港部队的高度认同,这种认同是从第一代驻港军人开始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体现了香港社会对他们从敬畏到熟悉,最后到亲和的转变。
 
  总之,到香港大学的活动很成功,也获得了中央和军委的肯定。我们想这种形式今后应该继续下去,同时我们也要为这些活动做好准备,以能够更充分的展现驻军的素质,通过一件件具体工作,把争取人心的目标落到实处。
 
  敢打必胜 本领过硬
 
  记者:请教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是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那么在香港有限的空间内,在这样的和平时期,部队如何保证正常的训练和战斗力的提升?
 
  王郡里:香港特区所拥有的海域、空域和陆域面积是有限的,但是驻香港部队在香港的训练条件还是相当充分的,有一个青山训练场,这个训练场的总体面积和空间是足够的。所以在内地能够完成的训练任务,在香港基本能够完成,具有把部队训练好的条件。此外,驻香港部队是一支三军合成的部队,它本身就是一支精兵,是精锐部队。它的兵源和干部都是高素质的,这是驻港部队先天的优势,我们只是在更好的发展和扩充这个优势,让它更好地发挥出来。第三,驻香港部队始终得到了国家和军队的全力支撑,有着强大的后盾,它的训练保障和训练条件都比较优越。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20年,这20年间从未消耗过特区政府一分钱,所有费用都是中央支持的。这与过去英军是完全不一样的。英军在驻香港最后的10年里,消耗香港纳税人170亿港元。就从这点来讲,我们驻港部队,是“一国两制”下的军队,是祖国人民的军队,也是香港人民的军队。第四,驻香港部队的训练比较严格,实行先训后补。也就是在港外完成训练,然后进港执行使命任务。所以每一个进港的战士实际上都已经训练成熟,可以独立执行任务,驻港部队的训练体制也比较先进,这是很多其他部队到目前还没有的。驻港部队的干部和战士都要经过严格筛选,国家就是要把一支精锐之师放在香港,一方面对敌对势力进行震慑,另一方面在对香港履行职责作出贡献的同时,还要对香港同胞展现我们军人的亲和与友爱。
 
  记者:驻港部队每年有很多例行的军演,这些军演和内地军队的军演标准、难度是否存在差异?您觉得军演对驻港部队、对香港市民、以及香港社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王郡里:这些军演和内地部队的军演基本是一样的,所动用的装备、规模的大小、以及演练的内容基本一样,但强度和难度受香港有限空间的限制稍有不同,所以,驻港部队有一些特别高难度的训练要在港外进行。这种训练和演习对驻港部队来讲是必要的,通过演习可以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如果能够把这种演习比较多地展现给香港社会,我相信对爱国爱港的力量、对广大的香港市民都是一种鼓舞,是一种信心的增强。同时,对敌对势力、颠覆势力,对想把香港社会置于混乱状态的人,也是一种强大的震慑。下一步可以考虑把训练场地进一步完善,然后在向香港公众开放方面再做一些工作。公众开放方面不一定要到现场,可以通过媒体转播。过去我们已有所构想,现在看怎么落实。
 
  我在港期间还组织驻香港部队的一些官兵参加了香港的“乐施毅”活动,这是一个面向全民的健身活动,也是一个带比赛性质的社会公益活动,强度很高,一百公里越野,要穿越香港十一座大山,昼夜进行,其中还有一些外国专业队参加。当年英军参加的时候往往都是前三名,实力很强,创下的记录从未被打破。英国人退出以后,香港延续了这项活动,从2009年开始,驻港部队连续三年参加该活动,并蝉联冠军,不仅打破了此项活动无华人获奖的历史,更创造了至今无人打破的纪录。
 
  记者:说明驻港部队平时的训练强度很大。
 
  王郡里:就在几天前,中央军委习主席签署命令,授予驻香港部队某旅特种作战一连“香港驻军模范特战连”荣誉称号。有人问我,特战连是什么?其实就是特种兵,是具备在地面、空中、海上多种环境下作战,综合作战能力很强的一支分队,是“精兵中的精兵”,“钢刀上的刀尖”。在这样的部队中工作、实践对一个人的锻炼是很大的,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很大的,这也符合香港社会对驻港部队的高标准高要求。
 
  记者:奥运安保,是您到驻港部队的第一件大事。您能不能具体讲讲驻港部队当时是怎么做的,收到了怎样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影响?
 
  王郡里:我是驻港部队奥运安保工作的指挥长。当时香港是马术比赛的一个赛场,整个安保工作主要就是要与香港纪律部队配合,同时与港外的陆海空军武装力量相协调,保证香港所有场地的安全,不受恐怖袭击威胁。当时我们做了非常具体的方案,与有关方面进行了多次对接,还搞过演习、建立了指挥所,进行了专业的训练和演练,可以说对整个情况非常掌握。我们已经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有意外发生驻军就能迅速地解决。
 
  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香港的安全,这对驻香港部队也是一种锻炼。在整个奥运期间,香港社会是非常稳定的。对此,特区政府非常满意,香港广大市民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两地深情 根深叶茂
 
  记者:您离开香港好几年了,是否和香港部队还有联系?您有没有特别深的香港情结让您忘不掉?有没有再回去看看?
 
  王郡里:离开香港以后,后来到军区分管香港方向的工作,现在和港内的驻军也一直有联系,在香港工作的三年时间里,认识了很多香港朋友和爱国爱港的知名人士,他们都很珍惜我们交往的那一段经历,很多人至今都还保持着非常好的朋友关系,我们经常在一块交流,通过他们我能够了解很多香港一线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对香港可以说一直是了解的。
 
  说到香港情结,我对这片土地的确有一种深深的感情,虽然三年在一生中不算长,但是在我的人生经历中非常宝贵。尤其在2008年刚进港时,看到香港同胞为汶川地震受灾群众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又看到奥运火炬从香港率先进入祖国时,香港人民迎接奥运火炬的场景,这些画面至今我历历在目,非常令人感动,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自豪和对国家的感情。
 
  今天在香港虽然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杂音,但香港社会的主流、香港的民心、香港的民意是向着祖国的,这是任何人都撼动不了的。
 
  讲到这儿,我想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范徐丽泰女士,当时是香港立法会主席,她讲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她说:“一国两制就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在香港已经根深叶茂”。她讲得非常正确,这棵树已经深深根植于“一国两制”的土壤上,只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成功,出现一些枝枝丫丫的事,一些病虫害,都会被解决的,“一国两制”的成功是不容置疑的。
 
  记者:在香港回归祖国20年之际,您最想对香港说什么,最想对驻港部队说什么?
 
  王郡里:20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在驻香港部队工作过3年,我深深热爱这片土地,我也为自己在驻港部队期间,能够对香港社会的安全保障等工作有所贡献而深感自豪。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这样伟大的日子里,我想对香港说的是,第一要长期坚持“一国两制”,同时在“一国两制”推进中间要保持初心不变样,不能忘记“一国两制”在香港这片土地上实行,是伟大的事业,必然要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是它的成功是不容置疑的。第二,要进行准确的定位。香港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看到国家和世界的大势,尤其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下,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积极响应的情况下,香港能否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确实是摆在香港面前很大的问题。第三,要把香港目前的民生问题、教育问题和“一带一路”很好地结合起来。第四,准备曲折。香港回归20年以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风风雨雨、起起伏伏,也发生了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从一个军人的角度来看,香港的贡献首先就是安全贡献,就是香港要稳定、社会要稳定、政治要稳定,只有香港社会和政治稳定了,人心才能稳定,它才能够赢得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第五,一定要干实事,干那些老百姓盼望的、需要的实事,比如民生问题、教育问题,以及香港的稳定和安全问题。对那些鼓吹香港独立的人和事不能给他们市场,不能任其发展,不能让他们认为在香港“一国两制”的条件下可以不受任何束缚。要用人心的力量,用社会的力量制止他们蔓延,不能让他们毒化香港社会生态。
 
  总的来讲,我们对香港明天的繁荣稳定,对“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发展进步要充满信心,它的成功、它的胜利是不容置疑的,是不可撼动的,一定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对驻港部队还有几句话。第一,驻军的事业是由一代一代人去完成的,香港驻军要继承传统,要继承一代一代驻港军人所付出的心血和积累。第二,一定要创新作为。在当前形势下,在香港未来的发展和斗争中,驻军应该有所作为、有更大的作为。这个更大作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性的,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这就需要学习。香港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驻军在香港,要想创新发展,学习是第一位的。第三,未来要更好地服务于香港和贡献于国家,这两者是一体的。按照《驻军法》规定的职责落实,然后在中央统一的部署下,根据香港社会的实际,多做一些有利于香港社会稳定,有利于香港人心回归的工作,使服务香港和贡献国家能够更加具体。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