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某旅用创新闯出战斗力重塑之路
作者:张怀森 郑炜 发布于:2016-09-27 11:26:07 来源:解放军报
近年来,火箭军某旅面对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和体制编制调整,迎难而上,用创新闯出了一条战斗力重塑之路。
日前,笔者走进大山深处的这支导弹劲旅,探寻他们履行新职能新使命加快推进战斗力转型的足迹。
转型,打破脑袋里的“坛坛罐罐”
那年底,根据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筹划部署,该旅全面开启换装转训的新征程。
转训之初,训练场上就接连遭遇尴尬。一次筹划首长机关训练,作训参谋按惯例拟制的操作计划被亮“红灯”。旅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首长机关训练老套,怎么指导部队学习新专业、练就新技能?”
无独有偶。一次野外驻训部队刚到宿营地,导调组一纸“部队遭袭,紧急转换部署区”的命令,让拖着“坛坛罐罐”的政工组,在转进途中吃尽了苦头。
转型,需打破脑袋里的“坛坛罐罐”!议训会上,旅领导的发言直指要害,引发大家共鸣:换装转训意味着二次创业,如果思想仍在原地“打转”,履行新使命、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就是一句空话。
只有淘汰头脑中与新使命新要求不相适的陈旧思维,才能让新理念的“种子”生根发芽。一场“换装转训怎么办、岗位履职怎么干”的“头脑风暴”席卷全旅,官兵通过自己找、集体查、当众摆等方式,深入剖析与战斗力转型建设不相适应的思维观念。
思想的“枷锁”一旦被打破,前进步伐便不再犹豫。官兵主动更新观念,着眼新装备作战特点,先后创新“一令多问”教学、“五要素”融合专业技术训练等多项实践成果,修订完善了后装保障、战时政治工作等预案,有效提升了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
转型,能力素质必须同步升级
回想两场“败仗”,旅党委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该旅首次按照新作战样式组织指挥通信演练。部分通信号手由于不熟悉新战法,致使数个作战单元成了“无头苍蝇”,演练随即中断。
随后的首长机关演练中,由于对新装备性能参数掌握不准,作训参谋拟制的作战方案中,机动路线多处出现不妥之处,结果部队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域。
本领不“换代”,早晚被替代,“换代”不见底,打赢难托底。透过“败仗”,旅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面对作战样式、指挥方式、保障模式的深刻变化,指战员能力素质必须同步升级。
为此,他们深入分析新装备技战术及性能特点,精细岗位能力需求和能力标准,制订分岗精准育才计划,区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确立了专家、技术尖子、专业骨干人才培养目标。他们先后与10余个科研院所、生产厂家签订“人才滚动培养协议”,走开“院校学理论、进厂钻技术、部队练运用、任务促培养”的体系化人才培养路子。
为追求效益最大化,他们充分发挥外学人员“酵母”作用,大力开展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和岗位练兵活动,通过制订技术规范、攻关关键技术等,培养了一批既掌握性能操作,又能处置技术故障的复合型人才。
旅政委陈永华告诉我们,经过厂家院校能力淬火的技术骨干,在实装操作、驻训演训等任务中发挥了中坚作用。他们这些瞄准实战化培养人才的创新做法,还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去年年初,该旅执行新型导弹发射任务期间,技术骨干成功处置了柴油机启动故障等多个特情,打出了某型导弹历史最佳精度。
转型,创新驱动是强大“引擎”
教材空白,装备未配,如何练就过硬“看家本领”?换装前夕,这些难题始终萦绕在该旅党委“一班人”心头。
几经协调,该旅好不容易从几个有换装转训经历的兄弟单位弄来几份经验材料。但由于武器装备技战术性能特点差距较大,单纯的“嫁接”导致新装备一时“水土不服”。
“把本本当标准,标准就会失准,把经验当规律,规律难出效率。”旅党委会上,旅长查显发的话掷地有声,“转型,创新驱动是强大‘引擎’。”
该旅区分作战运用、实战训练、综合保障、条件配套等方面深化新型武器装备作战运用问题研究,搞清新质战斗力建设的底数。同时,他们打造创新团队,成立科研创新中心,广泛开展“争当技术标兵、争创科研成果”活动,编修教材、研发器材、创新训法。
他们区分初级士官和义务兵、中级以上士官和干部两个层次,七易其稿编写出两套约260万字的专业教材。同时,他们形成56个作战运用问题研究成果,研制出与实装“外观一致、操作一致、流程一致、现象一致、显示一致”的新型导弹模拟训练器材等44项科研成果并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部队训练效率。
针对专业理论复杂精深,官兵理解消化难的实际,旅创新团队还开发出动漫流程演示系统,探索出“一步一动看演示、一招一式搞操作、一点一滴学理论”的“三步训法”,有效缩短了号手成长周期。如今该旅羽翼渐丰,走出了一条依靠创新驱动提升战斗力的重塑之路。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