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如何保障军队物资采购需要 配送式采购来解惑

作者:曹葆华 发布于:2017-07-04 09:55:02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配送式采购保障,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在战前和作战过程中精确预测作战部队的采购需求,精确“可视”采购资源,采取多种手段,主动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为一线部队配送物资、实施保障。
  
  美军于1998年将合同管理司令部从后勤管理局独立出来,成立了国防合同管理局,专司三军的合同管理职能,此后国防后勤局系统的机构围绕采购、配送、补给进行整合,将所属机构按国防能源保障中心、国防供应中心、国防配送中心、国防资源再生利用和营销署及国防电子商务项目办公室进行重组,实施配送保障。
 
  我军目前普遍确立了统一计划、集中采购、分段管理的采购模式,对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实行目录管理制,由军队采购机构统一面向市场、集中组织采购,变过去部队派人跑市场搞采购为不出营门、由供应商配送上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信息主导作用凸显,战场信息即时准确,作战需求“透明度”增强,配送式采购保障将成为重要的后勤保障方式。
 
  配送式采购特征

  快速性 精确性 网络性
 
  快速性:未来信息化战争,作战节奏加快,保障需求呈瞬时膨胀特点,要求采购保障必须更加灵敏及时。配送式采购保障,强调提高配送的信息化程度和机动能力,变静态保障、平面保障为动静结合的立体多维保障,极大提高战场物资配送效率。
 
  精确性:机械化战争时代,受技术水平制约,后勤保障为“以防万一”,常超量预储。未来信息化战争,配送式采购保障以精确预测作战部队物资需求为出发点,灵活调遣物资,以很少的库存品和灵活的保障设施,在限定时间将物资配送给作战部队。
 
  网络性:配送采购保障凭借信息网络强大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预测和预见作战需求,并通过战略、战役、战术各级别的智能化传感器和信息系统,将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物资资源整合在动态的保障网络中,使物资、作战、情报侦察与监视系统和指挥控制实现一体化。信息网络使各级指挥机构之间、军事部门与地方部门之间,以及战场需求与后勤保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使保障效能得到空前提高。
 
  配送式采购条件

  全资产可视 信息化集控 综合运输保障
 
  全资产可视能力:以自动识别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为依托,通过对保障信息的自动采集、数据融合、实时传输等,为采购保障决策和管理人员及时提供人员、物资器材的位置、数量和状态的准确信息,实现对保障过程的精确控制。全资产可视化系统的主体功能是实现保障需求可视、保障过程可视、仓储资产可视、处理资产可视,使保障过程透明化。
 
  信息化集控能力:未来信息化战争,指挥员及其指挥机构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系统,实现信息搜集、传递、处理、存储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决策方法的科学化。通过联通作战指挥系统,衔接采购保障支援系统,满足全系统、全过程、各阶段的物资保障需要。
 
  起点直达坑道的保障能力:配送式采购保障的核心是“以速度换数量”,向作战部队提供及时保障。这就要求建立快捷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建立充分利用军队和地方资源进行物资快捷投送的一体化动态联运系统,从而确保最大限度地提高配送物资的补给效率和配送保障效益。
 
  配送式采购模式

  直接配送 业务外包 军民融合
 
  直接配送:是军队投送部门充分利用现有储备,对现有库存物资进行包装、配货等作业,灵活调度有限的保障资源,合理组合运用各种保障力量,以直达运补代替逐级前送。采用这种保障模式可压缩中间环节,主要适用于军队物资储备充足、部队需求时间紧迫、物资种类齐全等情况。主要配送模式流程如下:前线将需求上报联合指挥机构,通过信息平台传送并发布需求信息,后勤指挥机构通过“后勤干预”,及时探知物资库存状态与需求,拟制保障计划。指挥机构综合分析各部队需求,并按照储备、配送等力量能力下达保障命令,投送保障机构根据后勤指挥机构命令,进行理货、配货、包装等作业,按配送先后次序确定物资装车顺序,对部队实施配送式保障。
 
  业务外包:是军队将一些非核心配送业务以合同形式外包给民用物流供应商,并形成长期合作战略联盟的一种保障模式。使用此种保障模式,可以充分借助其专业优势,精简配送流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对于军事性和保密性要求不高、物资储运专业性强,或物资供应商、采购保障基地动力不足时,适用此种保障模式。其配送模式流程如下:由部队向后勤指挥机构提出物资保障需求,后勤指挥机构协调物资供应商和地方配送服务供应商,共同完成物资保障任务。
 
  军民融合:是以军队投送力量为主,以地方配送力量支援为补充,将物资送达部队用户的保障模式,以动态物资代替物资储备,并对保障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指挥控制,实现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作战提供数量准确、质量合格的物资与技术保障的一种保障模式。军民联合配送有利于提升军队自身核心配送业务能力与非核心物资保障水平,优化配置国家物流资源和减少重复性建设,也是顺应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时代要求。军民融合配送模式流程如下:部队将需求上报到联合指挥机构,后勤指挥机构综合分析各部队需求,军队物资采购机构根据后勤指挥机构下达的物资保障命令,确定供应商提供物资,协调供应商或通过选定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需要物资的部队信息,协调对部队实施提货、仓储、运输、配送等服务保障。
 
  配送式采购内容

  组织管理架构 配送运行体系 军民融合机制

  建立采购配送组织管理体系
 
  要实现物资采购配送高效保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采购配送中都强调,建立具有高度权威的组织机构,统一协调军地双方配送力量。为此,在军民融合采购配送中,必须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彻底打破军兵种和专业勤务界限,对现行各专业勤务中采购、仓储、运输、供应等职能机构及其编制员额进行科学调整,建立一个高效权威的组织机构,成立由多个部门参与的行政联席办公室。要赋予相应职责,明确各部门在配送中的分工、权限和相互关系,建立相适应的协调机制,领导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建立由战区参谋部牵头,辖区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和战区内军种、联勤参谋部等参与,建立区域军民融合一体化配送建设指导小组,负责具体协调和指导区域配送建设的开展,构建功能完备、操作简便、运转高效、安全可靠的统一的信息化采购平台,改变传统面对面、点对点的采购操作方式,实现军用物资从生产线到单兵坑的快捷保障。
 
  建立军民融合配送运行机制
 
  军地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既涉及国家、军队、地方等多个主体,又涉及资源整合、行动协调、要素融合等多项内容,需要有效的工作协调运行机制。
 
  要建立军地协调机制,完善采购配送模式,摸清保障区域内市场资源的分布状况,实行分类、动态管理,择优选择供应商。
 
  要整合军地配送资源,统筹协调军地之间的采购、生产、配送等重大事项,加快军地物资产品资源、生产能力资源、物流配送资源的融合,推行军民联储、联运、联供。
 
  要制定方案,建立机构,以权力支配型向服务效能型转变,充分利用地方技术发展优势,实现保障需求实时反馈、保障过程实时可控、保障资源实时组织,建立集采购、配送、服务和管理于一体的供应保障链。
 
  建立军民融合配送制度体系
 
  军民融合配送模式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军队、地方许多部门和领域,只有以法规作为根本依据,才能实现灵活高效运转和长期稳定发展。
 
  要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度,建立供应商资格管理机构,明确资格审查标准,规范资格审查程序,建立真实、完整、翔实的供应商及产品资源信息库,掌握不同供应商的企业特点、地域分布、行业属性、主导产品、技术水平、服务能力、产品质量和价格、生产周期等情况。
 
  要建立科学的供应商业绩考评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军民配送权益与义务,明确采购配送程序,通过强化供应商的等级管理,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同时运用综合评分法对供应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级。
 
  要建立一套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对军民关系、地位权限、权利义务等以法规和合同形式加以明确,并对在战时实施服务保障的供应商进行利益补偿,对失信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
 
  推荐专题:
  第36期全国政府采购法规与实务研修班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