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改革大局当前,该如何对待利益调整?

作者:刘志明 发布于:2016-11-01 11:30:40 来源:解放军报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改革和变法是永恒的主题。不同时期的改革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其中蕴含的普遍规律和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能使人常看常新,获得启迪。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齐国国势衰微,桓公欲图强,于是拜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叁其国而伍其鄙”,精细行政区划、改革军制,形成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经济方面,采取士农工商分居,各业兼顾发展。社会政策上,主张治理国家要“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对贫者要“厚其生、匡其急、振其穷”。管仲变法,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富兵强,齐桓公也因此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赋税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均落后于其余六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图强改革,下令招贤,于是便有了卫人商鞅入秦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设郡县……这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是图强求胜的改革。《商君书》中说:“强者必治,治者必强;富者必治,治者必富。”商鞅变法后,秦国“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秦王嬴政能够“灭诸侯,成帝业”,一统天下,是商鞅变法奠定了这一伟业之基,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不会积蓄起强大国力。
 
  纵观历代变革,我们不难发现,历史的长河奔涌浩荡,惟奋楫者先;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惟改革者强。改革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但承载改革的却是顾全大局的牺牲和直面历史的担当。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当前的深化改革是一场持续的攻坚战,需要有勇气、有胆识,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要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那么该如何对待这种利益的调整?孟子曾经讲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今之改革,无需舍生,但要取义;为其义尽,所以仁至。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需要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听令而行,正确对待各种利益调整。无论涉及多么重要的利益,都没有实现强军兴军重要,都没有改革大局重要。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些人就是中国的脊梁。红军时期,为了革命需要,有的军长主动请缨当团长;今天为了强军兴军,只要一声令下,我们同样要义无反顾,甘当改革的“铺路石”,这才是新时期革命军人所应具备的精神。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