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改革强军:回避不了的时代大考

作者:夏忠 朝晖 人杰 发布于:2015-12-25 09:59:53 来源:东线军视微信公众号
   军队改革

改革强军:回避不了的时代大考。

 

  导读: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鲜明提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科学阐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既是改革实施的动员令,也是改革强军的总遵循。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迈步强军新征程上“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当前,改革的大幕全面拉开,一场决定军队未来的历史性变革正向我们涌来,一次从肌体到气脉的全方位重塑赫然立于眼前。
 
  伟大变革需要科学理论领航,直面大考尤需同心戮力。我们要坚持用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深刻认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原则、总体要求和战略举措,深刻理解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重要性科学性正确性,深刻把握军区部队改革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凝聚意志力量、坚定决心信心、激发责任担当,共同答好时代大考的考卷,推动形成改革强军的巨大合力。
 
  时间因有意义而载入史册
 
  时间因有意义而载入史册。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首都北京瑞雪初霁,京西宾馆热流涌动。
 
  继习主席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后不到3个月,中央军委召开改革工作会议,共谋改革强军大计,顿时引爆世界舆论热点,在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军人心中激起巨大波澜。
 
  从中国梦到强军梦,变革图强始终是高扬在中华大地上的时代旋律,是回荡在人民军队奋斗征程中的激昂乐章。改革强军的背后,是近百年的回响、亿万人的期盼,更是每个军人念兹在兹的渴望。
 
  一个事件的时代感和深远性,总是在与历史的对照中油然而生、看得更加清晰。
 
  31年前的1984年11月1日,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一个月后,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邓小平同志伸出一个指头,作出裁军100万的重大决策,让正处于冷战中的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同时人民军队的新生再次启程。
 
  31年后的这次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同样是在党和军队建设重大关头,同样是对军队未来的设计和擘画,同样是由雄才大略的军队最高统帅亲自决策、强劲推动下召开的,必将在我军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矗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习主席在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全球大视野、时代大趋势、历史大纵深、强军大战略上,对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彰显了强国兴军的远见卓识和宏韬伟略,饱含了自新自强的强烈忧患和历史担当,标志着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全面展开。
 
  站在新起点上的人民军队,因迎来改革强军而雄壮勃发!
 
  直面时代大考的中国军人,因亲历改革强军而自豪荣耀!
 
  在这场时代大考中,考生是全军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考题是如何坚定自觉拥护支持服从促进改革,考试重点是破除思想禁锢、突破利益藩篱,考官是党和人民、是历史和实践,考试结果直接关系到改革顺利实施和圆满成功、关系到我军未来二三十年基本样子、关系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置身于这场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时代大考,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和历史担当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我们需要思想的叩问更需要灵魂的壮游!我们需要内心的唤醒更需要铿锵的前行!
 
  中国军事力量体系,正面临一个“重塑金身”的历史考验
 
  就在中国召开军委改革工作会议的同一天,土耳其击落俄罗斯空袭恐怖组织ISIS的苏-24战机,消息一出,举世哗然。
 
  叙利亚问题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正是对“当今世界已步入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最生动注脚。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以变革求强盛,是古今中外建设强大军队的铁律。
 
  遥望百年沧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胁和凌辱下,在“睁眼看世界”的震惊与觉醒中,繁衍生息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也面临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然而腐朽没落的晚清王朝虽有改革之念,但在“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的私念下,注定跳不出维护皇权统治和挽救君主制度的框框,也注定无法彻底自革其命。
 
  于是整整先于日本“明治维新”七年的洋务运动,在三十多年后甲午战争大考中,以一个至今国人提起仍感痛心和耻辱的“极差成绩”而宣告彻底失败。
 
  时至今日,当年号称“无敌铁甲舰”镇远号的大锚仍孤零零、悲凄凄地躺在日本冈山一个叫“牛鼻塚”的神社里,里面被宰杀的猪和牛的“鼻环”堆积如山。
 
  而这个被日本人视为战利品“大肥猪鼻环”的铁锚,已被岁月的风雨侵蚀得锈迹斑斑,上面触目惊心的累累弹痕,仍在倔强地警醒后人:勿忘国殇,变革图强!
 
  这场武器装备数量、性能不分伯仲的海陆大战,本土作战、以逸待劳的清军,为何没有守住该守住的领土和家园,把一场最不该输的仗输得一败涂地。
 
  这既是军事对军事的失败,更是改革对改革的失败。
 
  晚清的改革消极被动、亦步亦趋,始终只是在“器”的层面寻求改良,而日本对西方近代文明“始惊、次醉、终狂”,一直谋求“根本性的改造”。守成、守旧、守摊的清军在作战思想、指挥体制、作战指挥等方面早已与日军形成了“时代差”,战争的胜负在枪响前就已成定局。
 
  深刻改变人类命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带来的改革良机就这样在清政府手中白白流失,最终导致兵败如山倒、国破家亦亡,犹如在中华民族的胸口上切下了一道重重刀痕,至今仍令人痛彻心扉。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世界军事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惊涛拍岸,这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构成和关键变量,极大冲击了传统战争理念,改变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加紧推进军事变革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军事战略主动权的不二选择和制胜密码。
 
  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说过:“胜利向那些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后才去适应的人微笑。”
 
  俄罗斯前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在推进俄军“新面貌”改革时这样判断:“改革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明天改革就会更加复杂,再迟改革就不可能进行了。”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习主席洞察时代风云,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置于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背景下思考谋划,深刻指出:谁思想保守、故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
 
  在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中,中国军事力量体系正面临一个“重塑金身”的历史考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也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窗口。只有因势而为、趁势而上,加紧推进军事转型,才能大踏步赶上时代、赶上潮流,在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中占有优势、赢得胜利。
 
  这是历史最深重的昭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是现实最深刻的警醒:早改者早强,大改者大强,不改者必亡。
 
  突破“崛起困境”,规避“修昔底德陷阱”,必须通过改革建设强大军队
 
  历史的发展虽然漫长,但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兴衰存亡,往往存在一个风云际会的关键节点。
 
  环顾当今世界,新的秩序在萌动,新的力量在生长,新的矛盾在积聚,给这个越来越拥挤的星球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凝视当代中国,进入实现民族复兴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时间尤显匆匆,抉择系乎安危。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在这样的理论逻辑与时代逻辑中壮阔展开,成为强国强军征程上始终激昂的“主旋律”、必须闯过的“火焰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高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精神旗帜,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大智慧运筹国内国际大局,大手笔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党、国家和军队事业开创崭新局面。今天的中国,从未如此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汇入实现中国梦的滚滚洪流,聆听“中国再出发”的铿锵足音,人民军队的脊梁上承载了改革强军的重任,每个军人的胸腔里澎湃着创新奋斗的激情。
 
  然而,距离实现梦想越近,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越大,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无疑是一条“光荣的荆棘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日益上升,“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实施,西方守成大国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对我防范、遏制、打压、封堵的一手越来越强,妄图堵住中国崛起路,棒杀民族复兴梦。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写道:“在每个大国经济的兴衰与其作为一个军事大国的兴衰之间的,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联系。”
 
  军乃国之大柄,强国必先强军。正处在由大向强“惊世一跃”关键阶段的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所未有地与军队强弱、战场胜败紧密相联。突破“崛起困境”,规避“修昔底德陷阱”,只有通过改革创新建设一支强大军队,才能为中国梦巨轮行稳致远提供战略支撑和力量保障。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我们从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去观照,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来衡量,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定位,就能深刻领悟习主席横下一条心抓改革强军的深谋远虑,才能洞悉其战略制高点、把握其根本着眼点。
 
  改革强军,何其壮哉!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也应创造新的历史。
 
  面对改革这一“最顽强的现实”,再难也要往前走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愈艰难,就愈要做”,鲁迅先生当年对改革的洞察和瞩望犹在耳际。
 
  新一轮深化改革从筹划启动之初,就注定是一场极不平凡的脱胎换骨之旅。这是因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体系性重塑,整体性变革,是在深水区打攻坚战,好吃的肉都已经吃完了,留下来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这是改革之难“最顽强的现实”,但再难也要往前走。
 
  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曾形容:一条大船在暴风雨中航行,这只船最重要的是保持船长的权威。
 
  历史经验表明,最高统帅的政治决心是军队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习主席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谋实抓,亲自推动把国防和军队改革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亲自担任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亲自研究推动改革重大工作,掌舵领航军队改革巨轮破浪前行。
 
  改革必成、强军可期。有习主席的坚强领导,有国力提升的强大支撑,有全军上下的同心同德,国防和军队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对此,我们当底气十足、志气昂扬、豪气万丈。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
 
  这次改革是以解决时代、历史和重大现实问题为旨归,把目标定位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上,指向锁定在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上,重点落在推动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上,任务放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上,聚焦点放在确保能打仗、打胜仗上,实现了军队改革同强军目标相统一,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相一致。
 
  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这次改革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更好地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的优势,更好地维护贯彻了军委主席负责制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更好地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
 
  当万众期待的新一轮改革目标图、展开图、路线图揭开“面纱”时,世人为之惊艳、为之惊叹。
 
  这是我军改革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集大成:既充分借鉴我军历次改革的经验教训,又全面体现打赢未来战争的前瞻谋划;既坚持和拓展了中国特色军事制度的独特优势,又广泛汲取世界主要国家军队改革的成功经验,具有鲜明的我军特色、打仗特色、进取特色,集聚了最大的改革“智慧流”,汇聚了最大的改革“公约数”。
 
  可以预见,当2020年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重大成果时,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总基石”必将生根永固,联合指挥的“肠梗塞”必将疏通顺畅,军队肌体的“虚胖子”必将消肿强肌,人才吸引保留难的“困顿局”必将全盘走活……
 
  改革强军的崭新春天正迎面疾驰而来。
 
  改革意味着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思想和生活了
 
  从期盼改革到见证改革、亲历改革,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的心路历程如日月般明亮可鉴、恒久不变。当我们的双脚站在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每个人都要扪心自问:我们准备好了吗?
 
  这次改革最核心的关键词是“重塑”二字。这种重塑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既是对体制机制、组织形态、政策制度的自我革命,更是对信仰信念、思想观念、治军理念和军心士气的根本改造。
 
  重塑新生无限美好,重塑新生又何其艰难!
 
  因为重塑需要放弃陈规,需要丢掉积习,需要牺牲自我,这无时无刻不考验着我们的忠诚、信念、勇气和担当。
 
  改革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它不会因为一些人彷徨不定而停下来驻足等候,也不会因为一些人裹足逡巡而放缓其铿锵脚步。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勿庸置疑,在改革的壮美画卷中,理应包含我们每个人改造自我、重塑自我、丰富自我的图景,意味着我们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思想和生活了。正如恩格斯在论及伟大时代变革对人的要求时所说,要“具有成为全面的人的那种精神上的丰富和力量”。
 
  人都是有情感的。在重塑自我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受一次现实的新奇而又痛苦的心灵体验和生活轨迹的变化,产生较为深层的情感涟漪,但情感终究要“发于心、循于理、止于规”。须懂得,改革所带来的曲折和变更往往会给生命带来新的张力与精彩,丰富生活的内涵与责任,升华人生的品质与境界。
 
  马克思说:“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
 
  对于处在伟大变革时代的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思想和面貌闪亮出镜,必须以拥抱未来、追潮逐浪的姿态昂首出发!
 
  决然的改革需要绝对的忠诚
 
  决然的改革需要绝对的忠诚,伟大的事业需要无数忠诚者为之奠基。
 
  克劳塞维茨要求军人对自己信念的忠诚与坚持,要像“站立在海中的岩石一样,经得起海浪的冲击。”
 
  忠诚如磐,烈火真金。已经敲响“开考”铃声的改革强军大考,正是“试水”真忠诚还是伪忠诚的特殊考场。这个时候,看一名军人是否对党绝对忠诚,就看他是否做到对改革绝对服从、绝对支持,就看他是否做到表态和姿态一样,说的和做的一致。
 
  坚决支持拥护服从促进改革,是政治态度、党性原则问题,是听党话、跟党走的大问题,是最高的政治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犹疑和含糊,必须用坚定果敢的决心来体现,用掷地有声的行动来践履。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在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价值排序中,总是党的原则第一、革命事业第一、牺牲奉献第一。
 
  在我军历次改革中,无数共产党人始终在大局下行动,把“小我”融入“大我”,向党组织奉献一颗“彻底的、唯一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之心。
 
  上世纪50年代初,18军接到进藏命令,先遣连党代表李狄三留下遗言:“共产党员就是党让干啥就干啥,在最困难的时候,向党要副担子挑在肩上的人。”
 
  在军区干部部档案室,存放着一份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的谈心记录,记录着转业对象、178师后勤部政委张本友的心迹:“18岁到部队,过了半辈子,现在叫我脱军装,心里很难受,但‘共产党员’四个字不能忘,组织叫留不提走,组织叫走不提留。”
 
  像这样为改革忠诚守望的前辈还有很多,他们或远离家人、异地履新,或高职低配、交流换岗,或主动让贤、甘当绿叶,或脱下军装、止步军旅……因为忠诚我们至今仍记忆犹新,因为忠诚我们提及便肃然起敬。
 
  回望这一个个忠诚的背影,谁能说他们不是高举改革火把的前行者呢?!
 
  忠诚如金,唯有淘尽一切杂质,才会愈发耀眼。
 
  改革的大业永往直前,忠诚的长河滔滔奔腾。置身于改革的洪流,绝对忠诚不是一句轻松的表态,更不是一个廉价的承诺。
 
  我们必须做到:在大政方针面前决不能说三道四,在军令号令面前决不能迟疑拖沓,在组织决定面前决不能讨价还价,在纪律规矩面前决不能打折变通,坚决维护改革决策部署的权威性严肃性,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自由主义,认真落实“五个严守”“六个决不允许”要求,以绝对的服从体现对党的无限忠诚。
 
  唯此,我们才能有资格说,在改革的巨浪中我们坚守了内心的忠诚之海,在改革的大考中我们拿到了入门的“准考证”。
 
  改革需要“桅杆上的瞭望”,更需要一颗勇敢的心
 
  一切改革都是由思想这只“报晓的鸟儿”领衔起唱的。最深刻的革命,最艰难的转折,往往是思想深处的“天人交战”。
 
  历史的车轮卷起时代的变革,时代的变革激荡思想的闪电。这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打破的是运转几十年的老体制,构建的是面向未来战场的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与建国以来历次改革相比,其革命性、深刻性、整体性前所未有,对思想观念的“刺破”也前所未有。
 
  如果我们对旧思想、旧观念、旧积习没有一次大解放、大革命、大清扫,就谈不上真正理解改革,更谈不上跟上改革的步伐。
 
  任何对往日辉煌的眷恋,对成功经验的陶醉,对传统思维的执念,对既得利益的固守,都会凝固活力的细胞,压抑创新的引擎,甚至熄灭改革的火炬。
 
  俄罗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几次军事改革都不成功,其中深层次原因是固守大规模机械化战争观念。正如英国简氏战略咨询服务公司报告提到的:“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潜心研究冷战式的战争场景,他们的工作重点是打造一支压倒性火力优势的庞大陆军,而对建立规模较小、训练程度更高且机动灵活的部队缺乏兴趣。”
 
  后来发生的俄格军事冲突,俄军似乎真的被新理念“撞痛了腰”,开始彻底摒弃传统战争观念,这才有了发轫于2008年的“新面貌”军事改革,到现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攻克观念上的堡垒丝毫不亚于攻克战场上的堡垒。西方一名军事家说:“唯一比向一个军人灌输新观念更难的,是去掉他的旧观念”。
 
  对于我们这支总体上仍处于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军队而言,长期和平环境的浸染和现代战争实践的缺乏,带来的精神和思想的局限显而易见:天天喊打仗,却以不打仗的思想准备打仗;嘴上说体系,实际上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多年讲联合,却依然是大陆军思维和狭隘的军种观念至上;表态“一盘棋”,却总有部门和个人利益掣肘……如果这些脖子以上的问题不彻底解决,改革就会陷入穷途末路,打胜仗更无从谈起。
 
  拥抱改革的新曙光,需要“桅杆上的瞭望”,更需要一颗勇敢者的心。正如恩格斯所言:“当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我们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
 
  “越已者,恒越。”
 
  我们要按照习主席“四个改变、四个树立”的要求,拿出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的勇气,打碎机械化战争的思维“枷锁”,树立信息化战争的思想观念;扫清维护传统安全的思维“雾障”,树立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战略利益拓展的思想观念;攻克单一军种作战的思维“壁垒”,树立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思想观念;斩断固守部门利益的思维“顽根”,树立全军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观念,真正使我们的思维系统、建设理念、行为习惯步入“改革轨道”、进入“改革大道”,搭上改革强军的“时代快道”。
 
  改革足够现实,我们内心必须足够强大
 
  习主席指出:“改革之难,难在突破既有利益格局。改革哪有不触动现有职能、权限、结构、利益的。不触动那还叫改革啊?”
 
  新一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最大的“痛点”,是对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其痛就痛在领导指挥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塑再造”,痛就痛在对高层领率机关的“割肉瘦身”,痛就痛在对非战斗力要素的“切腕断尾”,给军队肌体带来震荡和阵痛必定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割肉断腕,何其痛哉,又何其难哉。列宁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
 
  既然改革要触动利益,就不可能得失皆服。如果在利益问题上陷入利已主义的“洼地”,就可能在改革的大道上挖下“巨坑”,成为前行的障碍和阻力。
 
  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指出:“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强固、人民的福祉、军队的未来。共产党人从来不否认物质利益、个人利益,但更不能忘记以天下为已任的情怀、为人民谋利益的誓言。
 
  在复兴伟业面前,为利益所困何其狭隘;在强军大计面前,为得失计较何其渺小;在军民期盼面前,为私利蒙蔽何其可悲。我们的义利观应当是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而且后者必须重于前者,这才是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格局、气象和境界!
 
  改革足够现实,我们内心必须足够强大。
 
  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改革大考、利益大考下,靠什么来安顿躁动不安的心?除了信仰、党性的境界,还有中华传统文化品格的涵养。秉持“拿得起、看得开、放得下”的人生智慧,静以应势、简以处世、为而不争、顺乎自然,就可驱赶“心中之贼”、身内之欲,在改革有所失的时候,从容淡定、泰然处之。正所谓“心若静,风奈我何”。
 
  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投身崇高而光荣的宏图大业,人人要争当“一块砖”,为改革强军铺路奠基;人人要争当“一团火”,为改革强军烈烈燃烧;人人要争当“一滴水”、一朵激荡的浪花,为改革强军汇聚洪流。
 
  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这场彪炳史册的人民军队伟大变革时,我们不会因为彷徨犹豫而羞愧,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我们必将由衷地为自己的果敢坚毅和牺牲奉献而倍感欣慰。
 
  伫望改革强军,犹须对历史深情回眸
 
  习主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伫立改革强军的崭新起点,不仅需要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更加需要对历史的深情回眸,从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中,撷获永恒的精神瑰宝,获得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南京军区从1955年4月1日成立至今,已走过一个甲子的旅程。
 
  60年的栉风沐雨,有一种铁心跟党、忠诚无比的如磐信念闪耀夺目,有一腔备战打赢、镇守东南的热血担当撼动人心,有一股不畏艰难、不惧生死的血性豪气升腾贲张,有一泓服务基层、关爱官兵的真情暖流润热心田,有一幅军民团结、鱼水情深的壮丽画卷感天动地……
 
  60年的峥嵘岁月,孕育形成了“两不怕”“硬骨头”“三个绝对”“好八连”精神等许多深深打上时代和军区印记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涌现出王杰、郭兴福、王庆平、罗昊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始终明亮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旅。
 
  不管编制体制怎么改、部队驻地怎么变、人员岗位怎么换,这些都是军区部队广大官兵须臾不可离开的情感依附、精神归宿、血脉赓续,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特有优势和传家法宝,也是我们书写改革强军崭新篇章的不竭源泉。
 
  黑格尔说,“历史的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真正属于历史的必将属于未来。
 
  记住南京军区光辉的60年,我们将拥有激情燃烧的昨天、继往开来的今天和充满期盼的明天。在历史的长河中,谁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当我们走向新的开始的时候,每一个同志都要扪心问一问、静心想一想:我给南京军区的历史留下了什么?我将从南京军区的历史带走什么?
 
  从这片深情的沃土上再出发,让我们高举历史精神的火炬,把“珍惜”“铭记”“敬重”“感恩”这些饱含温度和情感的字眼滚烫在胸、淬炼升华,向着改革强军高歌奋进。
 
  领导垂范就是无声的号令,挺在前面就是鲜明的旗帜
 
  帅者先,则卒必勇。
 
  这次改革自上而下展开,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上面,对高级领导干部和高层领导机关这个“关键少数”的考验更直接、更深入。习主席强调,上面能不能带好头,直接决定改革成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为部队带好头。
 
  1985年百万大裁军,“三总部精简员额一半”“11个大军区合并成7个”“100万官兵离开部队”……面对艰巨任务,邓小平态度十分明确:“怎么简法,我只讲三总部带头”。许多高级领导干部自觉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用党性和忠诚、使命和担当作出了响亮回答。
 
  杨得志,时任总参谋长、百万裁军的主要负责人,女儿杨秋华所在部队被列入裁撤范围,向父亲提出能否调离原单位、继续留在部队。杨得志毅然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用他的话讲:“连自己女儿都走关系别人还怎么裁,这个规矩绝不能坏。”
 
  郭林祥,时任南京军区政委,与总政主任余秋里讨论裁军事宜时建议:“减和尚不如拆大庙,合并几个大军区。”余秋里点头说:“好是好,就是干部难办。”郭林祥答:“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合并,我可以下来。”
 
  领导垂范就是无声的命令,挺在前面就是鲜明的旗帜。面对改革大考,各级领导要自觉做到改革者先改自身,坚持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相统一,只有这样抓改革才有资格,促改革才有底气。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每名领导干部要始终想着肩上有千钧重担,身后有千军万马,头顶有领袖重托,带头破除思想禁锢,带头摒弃私心杂念,带头突破利益藩篱,带头执行纪律规定,带头完成改革任务,以上行下效、上率下随的实际行动,汇聚起改革强军的强大势场。
 
  结语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
 
  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强军的过程就是换羽新生的过程,它是外在面貌的嬗变,更是内在精神的涅槃。
 
  “我们曾经离它如此之远,现在从未靠它如此之近。”
 
  “为强军矢志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一使命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军人的身上,我们必须兑现忠诚、勇气、奉献,用热血和生命发力,赓续期盼与夙愿,书写精彩与荣光,向党和人民、向习主席、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