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航母龙骨"怎样炼成?辽宁舰老兵个个有绝活

作者:黄子娟 方廷 罗中书 发布于:2016-11-14 10:38:12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航母龙骨"怎样炼成?辽宁舰老兵个个有绝活

"航母龙骨"怎样炼成?辽宁舰老兵个个有绝活

   在辽宁舰,有一群被赞誉为“航母龙骨”的老兵。他们平均服役20年,完成450多次重大任务,其中4人荣立过二等功,20多人次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他们亲历航母建设起步的艰辛,全程见证我首艘航母从“船能动”到“机上舰”的每一次突破,创造海军接舰史上多个第一。
 
  他们曾吻别爱人和孩子,听从祖国的召唤,成为中国首艘航母的开拓者、守护者和创新者。
 
  他们是海军辽宁舰高级士官群体!
 
  开拓者:填补空白,绘制装备图纸上万份
 
  20多层高楼般的甲板,3600多个舱室,迷宫一样的通道,两万多台套装设备,上万公里长的管路……那年冬天,精心选拔出来的老兵们站在航母面前时,心里五味杂陈。除了成为航母舰员的激动外,他们更多感到沉甸甸的压力。作为装备负责人,他们面临的普遍难题是:没有图纸和技术资料,也没有装备操作经验,甚至连装备在哪里都很难找到。
 
  “不要说摸装备,刚到航母时我连路都不会走,每天上舰都迷路。”航母空调区队长阮万林说。起飞区队长张乃刚第一次接触装备时,心里直打鼓:这么多新装备,自己没有任何经验,能不能胜任?然而他们没有退缩,为了建设航母,他们付出所有努力。
 
  培训的时候,他们每天加班到深夜学习新装备。有厂所技术人员上舰,他们就缠着询问装备技术难点。当时辽宁舰正处于施工状态,通风、照明没有安装完毕,舰上弥漫着厚重的粉尘和刺鼻的气味,条件非常恶劣。为了摸清舰体结构和装备系统,高级士官们每天要戴上头盔和呼吸器,打着手电,钻舱底、摸管路。一遍遍摸排下来,他们人均磕坏了十几顶安全帽、用掉了几十个防尘口罩。每次下舱室,带着白口罩进去,带黑口罩出来。靠着一股拼劲,他们完成上万份装备系统图的绘制和几百万字装备资料的记录。
 
  “冬天的时候,甲板外零下20多度。而机舱温度最高达63℃。我们下舰的时候,衣服上的汗水瞬间结成冰,像穿上了一件‘冰盔’。”机电部门锅炉区队长方自建说。接舰那段时间,为了攻克难题,高级士官们在会议室度过了一个个漫漫长夜。
 
  “凌晨查夜,我经常看到在会议室一群高级士官围在一个黑板讨论推导技术问题,桌上摆着凉透的泡面。”辽宁舰原舰长张峥回忆。在没有图纸资料的条件下,为了准确测量航母舱室结构,航空油料区队长王春辉对全舰油舱进行了逐一测量。航煤舱里一无通风、二无照明,漆黑一片,充斥着刺激性气体,只要在里面待上一会儿,就头晕恶心。每次下舱作业,王春辉都要带上呼吸器。舰上要求15分钟进行人员更替。但王春辉下舱测量时,一干就是半个小时,直到呼吸器报警,才从舱底爬出来。一个月后,王春辉以人工实测精确数据制作出了航煤舱群精准模型,填补了空白。
 
  2012年9月,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这一天,面对焕然一新的航母许多高级士官,留下了眼泪。“如果将来有一天要建设航母博物馆的话,一定要摆上第一代航母人满是划痕的安全帽和浸透了汗水、油渍的作训服,要让未来航母人牢记这段难忘的岁月。”辽宁舰政委李东友说。
 
  守卫者:把航母当家,守护装备爱护战友
 
  一次,辽宁舰执行海上任务。傍晚,长期待在底层机舱的刘德波难得有空跑到航母甲板上享受海风、观赏夕阳。但刘德波看风景时,也下意识地注意着烟囱里的烟。“烟怎么这么白,不对劲!不行,得下去看看。”发现问题后,刘德波立即冲出人群,向机舱跑去。“上面烟很白。是不是水位下降了?”赶到机舱后,他迅速查看参数。“是的,我们在处理。”战友说完,刘德波立即投入其中。好不容易在甲板上看风景的机会也随之泡汤了。
 
  像刘德波一样,高级士官群体一路走来对航母产生了独特的感情。他们无时不刻守护着装备,把航母当家,把战友当成亲人。一次,某冷藏装置无法正常工作。负责空调专业的阮万林连夜将其修好后,并没有把这事放下,而是进一步反思排故方式。他认为该修理方法存在“副作用”。随后,他连续加班查阅资料,不断研究、试验,最终找到新的解决办法,维护了装备良好运行。
 
  舱段中队区队长徐国启为人和蔼,被战友公认为老大哥。一次出海前的晚上,中队值日查寝时发现他并不在床上。等到巡视机组的时候,才看到徐国启原来在检查装备。“反正失眠睡不着,不如看看装备。马上出海了,再检查检查。”值日员劝他回去睡觉时,徐国启推辞。徐国启这两年身体不好,腿上常年浮肿,但他总是奋斗在一线,比年轻战士干得还卖力。
 
  在辽宁舰网络论坛上,通信部门士官长程海霞起了一个网名,叫“大海安家”。他个人资料里写着:只要与辽宁舰乘风踏浪,大海就是家。他的这种归属感影响了很多人。一次,一个名为“小爷不狂”的战士在论坛发帖吐槽:舰上管理太严了,剩了饭被纠、垃圾没分类也被纠……程海霞猜测是新同志没有适应辽宁舰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抵触情绪。于是,他主动在网络上和这位小同志聊了起来。“航母事业刚起步,高标准理所当然。我们管理很严但也人性化,在其他舰有论坛吐槽吗?”程海霞留言。经过一番你来我往,“小爷不狂”最终理解了辽宁舰的管理制度。“我希望战友珍惜在航母的服役机会,爱上这里,把这里当做第二个家。”程海霞说。
 
  众人划桨开大船。为了航母战斗力建设,高级士官群体不仅自身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更把战友当兄弟,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
 
  辽宁舰入列后,各项任务繁重。为了帮助战士兼顾训练,电工区队长王丕军根据20多年的经验,梳理出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和解决办法,并设计出电工综合试验台。在该设备的帮助下,电工兵组训更加便捷,资格认证周期大大缩短。电力中队士官长王维经在战友眼里不仅是师傅还是贴心老大哥。这几年,他积累了10余本学习笔记和专业资料,都毫无保留地借给战友。不久前,一位战士和王维聊天时提起自己母亲眼睛不好,时常流泪。等到周末,王维把他叫到房间,给了他一盒眼药水,让他寄给母亲。
 
  近几年,在高级士官群体的帮带下,一批又一批年轻战士成为骨干。平均每名高级士官带出3名以上班长骨干,全舰70%以上的年轻士官都是他们的徒弟。
 
  创新者:紧盯作战,争当军营创客
 
  航母是中国的百年梦想。但在这个梦想前,有无数的困难要克服,也有无数的领域需要探索。时势造英雄。高级士官群体主动肩负重任。他们虽然只是装备的执掌人,但却把自己当成航母事业的探索者,通过一项又一项发明和革新,推动辽宁舰战斗力生成。
 
  “信息化战争,时间就是胜利。如果能通过缩短全舰供电时间提升备战备航效率,这将为航母作战能力做出贡献。”机电部门电工区队长王丕军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一个课题。选准方向后,王丕军将业余时间都投入到研究中。他凭借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反复推演电力系统组网运行模式,并手工绘制一套全新的《电力系统综合组网运行图》。后来经过试验论证,该运行图切实可行。按照王丕军的方案,辽宁舰电力系统运行组网设计得以改进,有效缩短了供电时间,备战备航效率大幅提升!
 
  一直以来,辽宁舰战斗力形成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起飞保障流程。面对几乎空白的课题,起飞系统区队长张乃刚担起重任。为了优化、验证、完善这套流程,他曾带领放飞人员夜以继日进行了几千次试验,最终确定放飞人员就位位置、撤出路线和手势动作等一套起飞保障流程。
 
  舰务部门士官长钟锋是一位高级厨师,但他思考的问题并不只是做菜。前几年,辽宁舰执行一次海上任务,由于补给量大,果蔬保鲜十分困难。任务后期,冷库里大量的蔬菜水果发黄。钟锋看到后十分着急,于是到处查阅资料,了解果蔬的保鲜办法。当他了解到有些企业运用“气调保鲜装置”进行果蔬保鲜时,立即建议将其移植到航母。通过多次试验,该方法成功运用于辽宁舰,舰储果蔬实现了长期保鲜。现在即使执行长期海上任务,辽宁舰舰员也能每天吃上新鲜蔬菜。
 
  在辽宁舰,还有一把扳手很有名。一天,辽宁舰组织某项调试。舰面中队在检查甲板供给舱口盖闭合情况时,一名战士使用扳手开启供给盖时不慎将手划伤。“扳手与供给盖平行,使用十分不便,以后还可能造成伤害。”从来没学过机械制图的翟国成下定决心改进扳手。翟国成十分喜欢钻研,于是不断向大学生士兵求教机械制图知识,通宵达旦查阅资料。通过反复设计,反复修改,他最终设计出符合实际操作需求的新式扳手,并注册个人专利。后来,这把扳手被上级首长命名为“翟国成扳手”。受到鼓舞后,翟国成把目光投向航空保障中的各类装备。截至目前,他已经拥有3项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
 
  高级士官群体中,像张乃刚、翟国成这样敢于探索、创新的还有很多。在他们的带动下,全舰官兵主动想、大胆干,研究建立了“6S”航母管理体系,制定了一整套舰载机保障流程规范。入列不到两个月,辽宁舰就成功实现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不到3年就形成了航母舰载机综合保障能力,磨砺了航母战斗力的刀锋。对于一些高级士官,多家厂所主动伸出橄榄枝,想高薪、高位将他们聘走。但均遭到委婉拒绝。
 
  “高级士官群体为中国航母发展倾注了无数的汗水。对于他们,选择航母,就是选择了毕生的事业。”辽宁舰舰长刘喆动容地说。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