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打造4.0版现代军事后勤保障体系

作者:张文龙 发布于:2016-07-21 10:33:57 来源:解放军报

    “4.0”概念由德国在工业领域率先推出,其互联、数据、集成、创新、转型“五大内核”,与未来分布式、非线性作战后勤保障特质高度契合。如将我军骡马化时代后勤保障看作1.0版,历经摩托化、半机械化机械化两个时代发展升级,迈入信息化时代的后勤保障,若能集供需均衡、信息支撑、精准保障、创新驱动、军民融合于一体,则可视为现代后勤4.0版。研究探索4.0版后勤保障体系,必将给保障力注入新的生命力。

 
  打造4.0版后勤保障体系,首要的是保证供需均衡
 
  客观上讲,受历史影响和体制羁绊,我军后勤保障一定程度存在“聚焦打仗不够、需求测算不精、有效供给不准”的问题。当前,必须抓住改革机遇,着力防止“三种现象”。
 
  防止“供需错位”。在过去“深挖洞、广积粮”备战思想影响下,后勤保障还略显粗放,有的急需物资供不上,有的老旧物资用不上。后勤工作服务的是战斗力,聚焦的是打胜仗,应着眼“所供即所需、所需即所得”,坚持以作战保障为核心、以日常保障为中心、以专供保障为重心,优化各类资源投向投量,我们既不能当“守财奴”,更不能当“败家子”。
 
  防止“需求外溢”。当前我国消费严重外流,不是需求不足,而是没有跟上需求的变化。这种现象在部队也一定程度存在,有的宁愿吃方便食品,也不愿吃压缩干粮;有的宁愿自费购买地方的仿军产品,也不愿使用配发的制式装具。这些现象实质也是一种“需求外溢”,其矛盾的主要方面仍在供给侧。我们应牢固树立“建为战、保为战”理念,既科学测算后勤保障现实需求,又充分考虑基层官兵真实诉求,确保后勤保障“准心”始终对准备战强能“靶心”。
 
  防止“低端供给”。我国军用品曾经风靡一时,深受大众青睐,但也存在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低、时代元素少等缺陷。面对“打仗型”后勤的使命呼唤,我们应坚持“把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牢固确立开放、发展、全维的供给理念。既着眼实战管用又追求官兵好用,既强调自主研发又注重向外引进,充分借鉴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最新成果,推动前沿科技力向后勤保障力转化。
 
  打造4.0版后勤保障体系,核心的是坚持信息主导
 
  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优势,靠的是信息支撑。未来作战,后勤保障纷繁复杂,只有立足平战一体、战保并重,坚持用信息流引导物质流、物质流形成能量流,最终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实时平衡。
 
  聚力融合后勤“大数据”。我军现有百万将士,既要应对多个对手,又要完成多重任务。如果没有“大数据”,后勤工作就难有大提升。应依托全军现有作战数据库建立后勤数据中心,制定数据标准、定期采集数据、逐级汇总数据、实时传输数据,确保各军种后勤数据快速高效利用,准确释放保障力。应研配全军后勤可视化管理大系统,集成军财工程、军油工程、军卫工程等业务系统,打破军种之间、战略战役战术层级之间和不同部队之间的系统障碍。改进完善军人保障卡系统,推广应用军人保障标识牌,充实生物识别、战场定位等功能,与战场搜救系统建设同步考虑,为实施后勤精确保障提供系统支撑。
 
  着力构建后勤“物联网”。当前,我军物资管理大多还停留在手本记账、多级转运的层面,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可能出现倒流、截流、乱流的问题。随着作战节奏越来越快,后勤保障必须紧跟“以快打慢”的作战形态变化,在保障指导上更加注重速度型后勤,应建好用好军事后勤“虚拟专网”,坚持采购物资“出厂入网”,储备物资“入库入网”,动员物资“上车入网”,周转物资“出库入网”,尽快形成贯穿物资流通全过程、覆盖后勤行业全要素、衔接军地物流全领域的军事物联格局。
 
  打造4.0版后勤保障体系,关键的是做到精准保障
 
  按照“适时、适地、适量”要求,始终把战斗力的指向作为后勤的方向,把部队的需求作为后勤的追求,确保保障需求实时感知、保障资源全面可视、保障行动全程可控。
 
  坚持以战牵引建。充分考虑未来作战样式、作战规模、持续时间等因素,精确测算保障需求,精细评估保障能力,精准掌控保障行动。
 
  优化后勤力量。推行模块化编组、单元化装载、集成化配套,建强基地保障力量,建好机动保障力量,发展集装箱运输、直升机输送、无人机投送等新型保障力量,尽快使后勤保障快起来、准起来、飞起来。
 
  提升投送能力。综合运用铁路、公路、航空等投送手段,探索推行远程直达、主动配送、机动伴随等新型保障方式,提升多维立体的精准投送能力。
 
  坚持以建服务战。受长期和平环境影响,我军后勤建设一定程度存在重生活、轻作战的思维惯性,不少工作偏离了保障打赢的轨道。一定要强化问题倒逼意识,尽快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从“生活化、园林化、庭院化”向“营房堡垒化、围墙工事化、仓储地下化”转变,始终坚持经费投入、物资供应、技术服务、解难帮困到一线,既教育引导官兵“不怕苦”,也创造条件让大家“少吃苦”,凡事大气一点、麻利一点、主动一点,尽最大努力保证官兵“吃苦不再吃亏、受累不再受气、流汗不再流泪”。
 
  打造4.0版后勤保障体系,紧要的是注重创新驱动
 
  后勤建设要做到“后勤不后、后勤先行”,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不断提高创新对保障力增长的贡献率。
 
  更新保障理念。紧跟我军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的新趋势,紧贴陆军从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的新要求,紧盯后勤概略保障向精准保障转变的新变化,牢固树立保障力也是战斗力思想,在保障方式上坚持“整体布局、区域联合”,在保障运用上坚持“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努力实现粗放型“大后勤”向精确型“强后勤”转变。
 
  革新保障手段。统筹处理好分级配发与直达配送关系,可利用地方物流系统推行直达配送;统筹处理好网上采购与市场采购关系,处理好独立采购与区域协同关系,可建立区域协同联合采购机制。
 
  创新保障模式。科学区分各军种后勤与大单位后勤的职责界限,尽快建立“统分结合、通专两线”的保障模式,按照就地、就近、就便保障原则,物资供应保障模式由全国统筹向区域统筹转变,充分利用当地食品资源,满足官兵在特殊地域遂行特殊任务的现实需求。
 
  打造4.0版后勤保障体系,现实的是加快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发展既是强国兴军之举,又是保障打赢之策。
 
  加快科技领域“融”的进度。随着科技产业革命迅猛发展,“军用”“民用”技术互补性日益增强,尽快将前沿科技及时嵌入后勤新型保障力量、保障设施、物资储备建设,推进信息、配送、能源等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加强打仗型后勤人才的培养储备,协调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促进军民互动、内容互补、成果互用。
 
  加大基建领域“融”的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提前预置军事后勤需求,在主要作战方向邻边县(乡)医院预留床位、预储药材,在高速公路沿线建立军民融合式加油站,力争平时合用的不单建、战时征用的不新建。在仓储设施建设上,积极推进各战略方向军地仓储互补建设,将地方仓储设施纳入部队应急保障体系。在交通设施建设上,推动《国防交通法》立法进程,构建公路铁路航空综合发展的国防交通体系,提升战略战役投送能力。
 
  拓展保障领域“融”的广度。改变自成体系、相对封闭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成建制、成系统、成区域的社会化保障路子。坚持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开展企业代储和合同储备,应融则融、能融尽融,尽快形成具有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